俗话说:“春捂秋冻”。今年的中秋国庆期间,冷空气频至,加之降水,秋意特别明显。这个秋冻,怎么穿衣服呢?我们来听听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主任怎么说的。
秋不忙添衣服
秋冻就是要求,秋不忙添衣,但这要看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教条。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衣被要逐渐添加,但不可一下加得过多,捂得太严。中秋,早晚温差加大,有时早晚出门凉意明显。晚秋,“月落乌啼霜满天”,穿衣可略少,有意识地让人体“冻一冻”,但要有限度,以自己能接受,不会“冻”出毛病为度,这样可避免因多穿衣服产生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秋冻”也是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藏精做好耐寒力的准备。
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代谢加快,机体耐寒能力增强。这也是对“若要小儿安,须带几分饥和寒”的印证。其实,成年人在秋季也需略带寒,只是这个“寒”的尺度由自己严格掌握。至于老人就要十分谨慎地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了,但缓慢添衣还是可取的。另一方面要注意初秋切勿过度御寒,把自己严密包裹里三层,外三层。天刚有凉意,外出时再加棉帽套头,口罩捂嘴,以为这样便可平安无事,岂知这是在削弱自身的抵抗力和耐寒力,使身体变得弱不禁风,成了温室花朵,反而更容易三天两头感冒发烧。
“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多盖容易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各种运动锻炼,如打球、爬山、散步等,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冻”字,身体比较好的人,可以推荐尝试一下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应长期坚持不要间断。
专家提示:耐寒锻炼十分重要,耐寒力是抵御疾病的一种抗力,尤其在冬季更重要。耐寒锻炼应始于初秋,可循序渐进地坚持,从冷水洗脸、擦身,到冷水浴,甚则进行冬泳。
“秋冻”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常言道:“出门须防三、九月”,初秋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特别是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在深秋时气,风大天凉,凄风苦雨,冷空气势力日渐增强,有时气温下降明显,甚至提早出现雨雪天气,最易使人受凉感冒。所以不仅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应随时预防着凉。此时若再偏执“冻”不添衣服,那就有违“秋冻”的原意了。
“秋冻”如何穿衣服
①秋装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穿在身上使人感到舒适。另外,秋季不宜露臂、露胸、露腿。
②秋季的外衣裤应用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纺品为面料,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还不易产生静电。
③秋季的内衣裤要求面料柔软、清润,如丝绸、不过浆水的软棉布。男性内衣要紧中有松、狭中有宽,内裤要紧松适中;女性的内衣要上紧、中松、下紧,内裤宜紧。女性内衣袖子要紧,中松,手端宜紧,男性内衣袖子上下宜松些。
④根据天气适当加衣。老年人可适时加厚衣服。秋天的早晚都凉,千万要注意别让“背”和“心”凉着;必要时,可先穿上背心或马甲之类,以保证躯干部位的保暖。
⑤由于秋季出汗较少,一些人对贴身衣服的换洗就不太勤了。其实,秋天皮肤易于燥、脱屑,更应定期换洗。
⑥要爽脚,不能闭脚。老年人不要穿高跟的硬底鞋,鞋要宽松些,不能紧、窄。
⑦透气护肤性能好的袜子有保护皮肤、防秋燥作用,忌穿化纤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