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医院儿科的孙若愚医生收到一面锦旗,患儿家长对其医术医德给予充分肯定。
孙若愚,现为仪征市中医院儿科医生,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臣”字门儿科中医术第七代传人。
孙若愚出生于中医世家,曾祖父孙谨臣善以外治法治疗小儿内病。《仪征县志》有载:“痘毒攻心”的十居八九,孙参用滑寿口腔内诊法,结合“参附龙牡救逆汤”治疗,获救者数以百计,被民间喻为“神医”。其祖父孙浩(孙亮臣)在我国中医儿科界有较大影响,先后担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等,全国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系江苏省首批国医名师。

“记忆中家里一直很热闹,上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也正因如此,孙若愚从记事起,就和中医结下不解之缘。别人家孩子国学启蒙背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孙若愚首先记住的却是各种中草药的名字和药性。咳嗽的、腹泻的、发烧的、哮喘的、头疼的、胃疼的……看着一个个患者在祖父的巧妙施救之下,带着对中医的赞叹、对医生的崇敬满意而归,孙若愚心中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
在孙若愚考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之际,祖父孙浩特意为其“授医名”,将其作为“臣”字门第七代传人培养,为其取名“孙绍臣”,绍有继承、接续的意思,表达祝愿和期望。自此,除了学校的学业之外,孙若愚便利用“近水楼台”之便,正式在祖父手把手指导下,把大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臣”字门中医术上,打下了较好的中医理论基础。2016年到仪征市中医院工作以来,在“臣”字门第六代传人高军悉心指导,认真带教下,孙若愚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医者德为先。孙若愚牢记着祖父的教诲,在医院工作中恪尽“本分之责”。将守护生命、维护健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和首责,敢做“逆行英雄”。
疫情发生以来,仪征市中医院儿科承担全市儿童的发热门诊,在科室女同志多,不断有人生病的情况下,作为年轻力壮的青年医生,全程、全力坚守发热门诊,实行闭环管理,投身在诊疗第一线。孙若愚心系病患、听令景从,以“逆行者”的姿态,战斗在病人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