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头晕
抬头晕、低头晕
起床时晕、翻身时还是晕
……
只有当头保持相对静止时才不晕
它就是误诊率极高的——耳石症
什么是耳石症?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
临床常以脑干前庭神经核为界,将前庭系统划分为前庭周围系统和前庭中枢系统,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称为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和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周围性眩晕。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发病机理
耳石症是怎样发生的呢?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时,我们需要优先除外脑干、小脑病变所致恶性中枢性眩晕疾病以及血压变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内科疾病引起的眩晕。
多发人群
耳石症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治疗方法
1.耳石复位
耳石复位是目前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方法,操作简便,医生可徒手复位或借助仪器完成,大部分效果良好。复位时应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选择相应的方法。常用的复位方法有Epley法、Semont法、Gufoni法、Barbecue法等。
2.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并不能使耳石复位,但鉴于耳石症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合并其他眩晕疾病,下列情况可以考虑药物辅助治疗。
①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类疾病。
②复位后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
③因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故不推荐常规使用。
3.手术治疗
对于诊断清楚、责任半规管明确,经过1年以上规范的耳石复位等综合治疗仍然无效且活动严重受限的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行半规管阻塞等手术治疗。
4.前庭康复训练
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
我科室综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综合使用针灸、推拿复位及中药汤剂治疗前庭性眩晕,常可见良效。
专家介绍
窦为民,仪征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中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学术任职: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手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骨伤分会手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痛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康复诊疗、推拿学专业30余年,曾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进修,擅长使用中医传统手法、中药及美式整脊等治疗针灸推拿康复科常见病如颈椎病、颈源性眩晕、耳石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